学院新闻
教学研讨 质量保障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召开课程群建设及教学工作研讨会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院于2023年10月10日在深圳校区工学园3栋南507会议室召开课程群建设及教学工作研讨会。罗鹏飞教授应邀莅临指导、把脉问诊。学院党委书记范涛、副院长王伟教授、副院长黄海风教授,信号处理课程群代表邓振淼教授、王涛教授、赖涛副教授、吴建新副教授、饶彬副教授,通信与网络课程群代表李聪端副教授,电子与系统课程群代表谢恺副教授、电路课程群代表刘京京副教授、工程数学与计算机课程群代表黄小红副教授、詹文助理教授等参加研讨。会议由黄海风主持。
范涛在致辞中对罗鹏飞教授莅临我院指导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举办研讨会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他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和经验分享,不断提高教学本领,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发展。
范涛致辞
黄海风介绍了学院本科专业、教育教学、专任教师队伍、学生规模、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本科教育教学机构、实验教学条件、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成果、专任教师教学竞赛等情况。他强调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学院六个课程群的设置及特色,以及学院在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
黄海风介绍学院教学基本情况
邓振淼详细介绍了信号处理课程群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等情况。他着重分析了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任教师受科研业绩考核压力,教学积极性不强;二是教材建设及教改项目不足;三是难以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邓振淼介绍信号处理课程群情况
罗鹏飞教授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提出创新性建议。例如,老师可以利用“雨课堂”与学生互动,以更好地了解其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多鼓励,或给学生传授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经验、进行答疑工作等,不能因为个别学生学习压力大而降低课程难度。对于有不同课程基础的学生,建议提供前置知识补充。个别差异化教学也是一个有益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班级。取得出色的教学成果需要积累,不仅包括积累教学经验,还应强调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此外,为了增加教学的差异性,建议编写教案并积累经验,用于制作云教材。如:教材中提到一个案例,但没有详细展开,则可以在教材页面添加一个二维码,供学生扫描以观看相关的讲解视频。
罗鹏飞分享经验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老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低;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可能会导致学生评教分数低;部分学生缺少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低,要求教师降低课程难度;在同一个班级中有来自不同课程基础的学生,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如何申请精品课程、打造课程亮点和差异点等。
王涛分享
李聪端分享
谢恺分享
黄小红分享
刘京京分享经验
詹文分享
最后,王伟对研讨会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很成功,罗教授结合在我院的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与会老师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充分体现出真抓实干、务实进取的精神。希望年轻老师们在罗教授指导下加强学习和研讨,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努力成长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接下来,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常态化组织教学研讨会,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王伟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