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精神,凝聚红色力量”——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参观白花洞革命烈士公园
革命精神是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在党的伟大实践产生的,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斗争中取得的。它是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为深入了解广东省红色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3月30日下午前往深圳市白花洞革命烈士公园开展“传承革命精神,凝聚红色力量”的团建活动。
白花洞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白花洞村组建了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等农民运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后勤基地。1945年6月,在与日伪“反抢粮斗争”中,白花洞人、共产党员周来友联系各村地下党员,发动群众2000多人开赴路西(指广九铁路以西),抢收抢运粮食2000多担,取得了此次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白花洞更是发生过多次战斗,如反“填空格围剿”斗争、昂趟坪战斗、金竹园突围、大坑隆战斗等。在这片热土上,先后有周来友、徐马连、谢马春、刘新友等烈士为国捐躯。
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启迪后人,1992年12月白花洞村的人民群众倡议捐资,在村落主要出入口修建了“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顶部是一个立体的五角星,碑体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基座碑文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2019年,光明区在原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缮,完善功能性、增强文化性、提升景观性,充分发挥其“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功能。公园整体设计提炼白花洞红色历史文化脉络,运用到景观、构筑物等展示互动场景中,建设纪念碑广场、烈士浮雕墙、烈士雕塑等,打造集瞻仰纪念、追思缅怀、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化红色教育基地。
公园内6米高的纪念碑如利剑般直插云霄,俯瞰着鹏城大地,凝重庄严,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壮歌。成员们首先在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寄托对英勇烈士们无限的追思、缅怀与敬意。通过基座碑文了解到,最小的革命烈士年仅19岁,大家纷纷表示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感悟着今天辛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漫步在园区内,草坪上的雕塑展示着烈士们的英勇身姿,墙上的浮雕诉说着白花洞地区壮烈的革命历史。通过此次参观活动,成员们学习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慷慨献身,舍生取义的诸多事迹,深刻感受到先烈的崇高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高尚风范,这些精神激励着大家牢记当今生活在和平年代,作为青年人的初心使命。鞭策着大家在今后的科研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和努力,弘扬艰苦朴素精神,勇登科学的高峰。
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研究生会成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