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
一、学院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学院的成立是中山大学新工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山大学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构建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体系,形成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智能感知技术、认知通信技术、空间电子技术等研究方向和团队,同时积极培育和引导电子通信学科和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和生物信息处理等。学院诚邀海内外各类英才加盟!
二、招聘领域
新体制雷达探测、网络电磁空间认知与控制、计算机视觉、多源信息融合、射频与集成电路、信息编码与传输、深空通信与深海通信、智能通信网络,卫星导航与定位、智能光电信息处理等相同或相近专业。
三、招聘岗位
1.教学研究并重型岗位教师
(1)长聘教授: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标志性重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理工医科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
(2)长聘副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创新性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具有保持本学科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独立学术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预聘副教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或学术研究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具有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优秀学者的发展潜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4)预聘助理教授: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较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学术发展潜力较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8周岁、理工医科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研究型教师
(1)研究教授: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或知名企业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水平职务,取得不少于3项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或重要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国内申请者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经历,海外引进人才有承担高水平科研任务的经历。一般不超过45周岁。
(2)研究副教授: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水平职务,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或1项特别突出的代表性成果。一般不超过40周岁。
(3)研究助理教授:一般应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博士后、讲师或助理教授职务或具有相关研究经历,取得不少于2项的代表性成果或1项特别突出的代表性成果。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博士后
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老师
电邮:fengyj27@mail.sysu.edu.cn
电话:+86-0755-23260171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工学园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