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

“智能+”创新大赛预通知

 

各兄弟高校:

为激发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百行百业的潜力,挖掘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新场景,推动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山大学策划举办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希望将大赛办成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全国性创新活动品牌。有关事宜预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二、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三、协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海南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

四、大赛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指导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两级,分别承担赛事总体指导、组织统筹的职责。

(一)指导委员会

负责赛事指导与总体把关。

主任:中山大学分管校领导

副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领导,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海南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相关领导

秘书长:谢丹琼,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办公室主任

(二)组织委员会

负责赛事组织与统筹安排、校际联络、各校推广宣传、赛事具体组织与安排等工作。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陈曾平教授担任主任。

五、参赛对象

根据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华南赛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等5省在教育部登记备案高校。

参赛对象范围为:华南高校在校学生报名参赛。鼓励以跨专业、跨单位组成的创新团队形式报名参赛。

参赛作品须为学生独立完成,不得将团队已公开或已获奖成果作为参赛作品提交。参赛时需提供作品原创性声明,一旦违反原创性规则,该团队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六、大赛时间

2022年10-2023年1月

七、大赛主题及项目范围

比赛主题以“智能+”领域为主,面向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领域,结合国民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感知与认知、大数据、类脑智能、人机混合智能、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以及智能基础理论等领域。

比赛形式为创意大赛,重点突出“智能+”相关主题的创新创意,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参赛作品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探索有实际落地场景的智能技术应用创意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文化、教育、工业、农业、金融、交通、公共安全、科学、国防等领域的应用探索。竞赛采用开放命题,参赛者充分发挥创新创意,自由设计相关应用场景并采集数据、设计算法模型,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的参赛作品。

八、大赛流程

(一)高校推荐

推荐时间:20221020-12102359(共50天)。

1、组队:大赛采取团队比赛方式,每支参赛队伍由来自同一高校的3~5名学生组成(同一学校学生可跨年级跨院系跨学历层次组队),每队指定队长1名,可聘请指导老师1名。每队限报一个项目,每个参赛学生可以同时参加不超过两支队伍但不得同时担任两队队长。

2、高校推荐:参赛高校在统一的大赛定位和评审标准下自行开展报名审查工作,重点审核参赛队员信息的真实性及符合性。对符合参赛资格的队伍进行盖章确认。

3、提交提案:符合参赛资格的参赛队伍将提案报告文档pdf、提案介绍展示视频打包成压缩包文件,提交到比赛专用网站。提交参赛报名表,包括院校、选题、参赛队员、指导教师等信息。参赛者自行保留好数据和代码等原始资料。

4、线上评审:海选不限制参赛队伍数量,参赛作品提交到比赛网站后,由赛事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评审筛选;赛事组委会确保各参赛高校提交的作品至少有1项作品会进入决赛。

(二)通讯评审

包括形式审查、初评两个阶段。按赛事组委会统一评审标准组织评审

1、形式审查

审查时间20221211-13日。

审查人员:大赛组委会。

审查过程:形式审查要素主要包括:

  • 申报人身份信息、提交参赛作品内容是否符合大赛定位和要求;
  • 提案的分组、核对与确认。

2、通讯评审

初评时间20221213-20日。

审查人员:赛事组委会。

选拔比例:由赛事组委会组织完成,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不超过50项优秀提案进入总决赛的会议评审。

初评过程:根据通过形式审查的提案数量及所属研究方向,将提案分组,每个组遴选5-7名相关领域专家,对提案进行初评,申报人无需到场答辩。

初评标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分别从创新性(40分)、实用性(30分)、技术难度和实现完整性(20分)、报告规范性(10分)个指标进行评估。

(三)总决赛

时间20231月上旬。

地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网络会议。

1、决赛评委:由组委会选择同行专家作为评审专家。

2、决赛条件:决赛按大赛组委会的统一评价形式,通过通讯评议的提案入围总决赛。

3、决赛过程:拟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专家作为评委,采取会议评审形式,项目申报人到场或线上展示提案并进行答辩。考虑到疫情不确定性因素,以线上评审作为备选方案。评审过程采取“回避”原则以确保公平性。

4、决赛评审:由评审专家现场打分,评选出获奖队伍。

九、奖项设置

在总决赛中,专家组根据大赛规则,按照得分高低,遴选出获奖团队。所有进入总决赛的团队都将获得优胜奖及以上奖牌。大赛总奖金40.8万元,各奖项设置详见下表:

奖项

数量

奖金(每支团队)

奖金(小计)

特等奖

2支团队

5

10

一等奖

3支团队

3

9

二等奖

4支团队

1.5

6

三等奖

5支团队

1

5

优胜奖

36支团队

0.3万元

10.8万元

 

此外,根据参赛情况设置若干个优秀组织奖,只颁授奖牌。

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人:谢丹琼

联系电话:(8620)84110040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研究生

 

2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联系人:张鹏

联系QQ:278497776

邮箱:zhangpeng5@mail.sysu.edu.cn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比赛信息发布网站:

https://sece.sysu.edu.cn/yixiancup/index.htm(即本站)

 

 

 

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20221016


相关附件:

第一届“逸仙杯”华南高校“智能+”创新大赛预通知